首页 > 资讯> 媒体报道 > 破解研学困局:生命奥秘博物馆的精细化运营实践

破解研学困局:生命奥秘博物馆的精细化运营实践

2025-02-06

近年来,随着政策红利的推动,研学行业蓬勃发展,各类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活动内容同质化、资源配置分散、教育价值不足……许多家长甚至用“换汤不换药”来形容这些活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让研学活动真正激发孩子的兴趣、提供有价值的体验,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5研学行业百人访谈计划”中,我们试图通过对话行业实践者,寻找破解行业困局的答案。在上一期文章中,我们访谈了从文化地产转型到文旅创业的实践者的故事。而本期,我们将视角转向科普教育领域,走进生命奥秘博物馆,探寻他们如何通过精细化运营,为研学注入更多深度与活力。

 

一、研学行业的转型

从政策驱动到个性化需求过去几年,研学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实现了快速扩张。然而,这种以规模为核心的增长模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活动内容同质化严重、形式大于实质、教育价值不足,甚至被家长质疑为“走形式”。

与此同时,家长和学校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过去,他们更关注研学活动的“形式感”,如目的地的知名度、活动的完成度等;而如今,他们更希望研学活动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甚至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和梦想埋下种子。

“政策性大研学在慢慢走向衰退,个性化研学才是未来。”这是生命奥秘博物馆运营管理者孙浩堂对行业趋势的判断。他认为,只有摆脱“千篇一律”的模式,研学行业才能找到更具生命力的发展路径。

在这种背景下,生命奥秘博物馆通过一场深刻的转型,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实践样本。

 

二、生命奥秘博物馆的转型

从粗放增长到精细化运营生命奥秘博物馆最初的运营模式与许多场馆类似,主要依靠门票收入和低价团体客户来维持。然而,这种粗放式增长模式很快暴露出问题:客户满意度低、复购率低、品牌影响力不足。

“过去三年,我们的增长很快,但更多是依赖散打式的尝试,缺乏系统性。”孙浩堂坦言,“虽然看起来业绩在提升,但我们始终担心这种增长是否可持续。”

这种困境让团队开始反思:博物馆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让用户真正感受到场馆的独特性?

带着这些问题,他们开启了一场全面的转型——从粗放式增长到精细化运营。

 

三、精细化运营的四大实践

1明确定位

从观光场馆到科普教育基地转型之初,博物馆团队意识到,低价团体客户虽然能带来短期流量,但无法提升用户体验,也难以建立品牌价值。

“如果我们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必须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孙浩堂说道。通过多次内部讨论和市场调研,博物馆最终将自身定位为区域内的“科普教育基地”,并围绕这一定位开发产品和服务。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通过博物馆的活动,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兴趣。

2产品体系化

覆盖多年龄段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群体的需求,博物馆对研学产品进行了全面升级。他们从年龄和学科两个维度出发,设计了一整套体系化课程:

小学阶段:推出“小小科学家”系列课程,强调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孩子的科学兴趣。

中学阶段:开发“生命探秘”主题活动,注重科学思维培养和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认知。

“我们不再只是更新单个课程,而是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孙浩堂解释道。这种体系化设计不仅让课程更具吸引力,还能满足学校和家长对教育深度的更高期待。

3用户体验优化

深度参与为核心“门票收入只是开始,用户体验才是赢得口碑与复购的关键。”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博物馆团队实施了一系列优化措施:

定点讲解服务:针对许多参观者难以理解展品内涵的问题,推出免费的定点讲解,并在节假日安排全天候讲解场次。

互动实验环节:在展区新增动手实验环节,让孩子们亲自参与科学实验,提升参与感和记忆点。

学习成果展示:根据家长反馈,在课程中加入“成果分享”环节,孩子们通过小组展示总结学习所得,增加活动的仪式感和成就感。

这些细节优化不仅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也带动了复购率的稳步增长。

4:数据驱动

科学决策的基石在转型过程中,团队逐渐意识到,仅凭经验判断已经不足以支撑未来的发展规划。为此,他们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开展市场调研,通过数据分析明确用户画像和市场趋势。

“过去我们更多依赖经验判断,现在则希望通过数据支撑决策。”孙浩堂提到,调研报告不仅帮助他们优化了当前的产品,还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2025年的新计划

从场馆到家庭的科普延伸进入2025年,生命奥秘博物馆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制定了一系列创新计划,旨在拓展用户群体、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为研学行业探索更多可能性:

与工会合作:通过与省工会平台合作,覆盖百万家庭用户,将科普活动推广至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校园科普计划:与关工委基金会合作,将科普资源带进校园,深化与教育系统的联结。十周年主题活动:策划科学讲座、实验大赛等活动,庆祝博物馆成立十周年,同时点燃公众对生命科学的热情。IP文创产品:开发拼装模型和科学实验套装等文创产品,将科普教育延伸至家庭场景,进一步提升品牌黏性。

 

行业趋势

个性化研学的未来孙浩堂认为,未来的研学市场一定是个性化的。从政策支持到用户需求,从业者需要更深入地理解目标用户,设计出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他特别提到科普教育与研学结合的潜力:

“国家现在对科普教育非常重视,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研学机构可以通过与科普场馆合作,推出更有教育价值的活动。”

他进一步强调,科普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兴趣,而非单纯传授知识。“当孩子们在一次活动中发现科学的乐趣,甚至萌生‘我以后想当科学家’的念头时,你会发现,研学的意义远超我们的想象。”

 

结语

  在变革中找到方向生命奥秘博物馆的精细化运营,为研学行业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践样本。它证明,只有理解用户需求、设计有深度和温度的产品,才能在行业变革中找到真正的方向。

未来的研学,不仅是一次次活动的累积,更是一次次梦想的启航。


——转载至:留下研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