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媒体报道 > 十年磨剑:铸就“书—馆—网”立体科普新模式
2019-02-14
十年磨剑:铸就“书—馆—网”立体科普新模式
——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大连医科大学教授隋鸿锦
摘自:大连日报
今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大连医科大学教授隋鸿锦主编的科普著作《生命奥秘丛书》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由此摘得科普类的最高奖项。为何能获此殊荣?大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生命奥秘博物馆创始人隋鸿锦教授向记者娓娓道来。
依托塑化技术
创建世界独家生物博物馆
隋鸿锦认为,《生命奥秘丛书》之所以能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先得益于依托生物塑化技术,建立了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专门展示生物内部结构的生命奥秘博物馆。
生物塑化技术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标本保存技术,1995年由大连医科大学率先引入国内,经过多年消化吸收和创新,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生物塑化技术研发基地。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完成多项世界首例标本制作,如世界最大的塑化标本制作、世界第一例完整的鲸标本制作、世界首例熊猫标本制作……
“生物塑化技术不仅可保存标本的外形,还可展示生物标本的内部结构,使深奥难懂的生物学知识更加直观和浅显易懂,对医学、生物教学和科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研发塑化标本的同时,从2009年开始着手建立生命奥秘博物馆,踏上了漫漫的科普求索之路。”隋鸿锦说。
在金石滩建立的生命奥秘博物馆,展示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是世界首个以塑化标本为展示内容的博物馆,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真实、最全面、最系统的揭示脊椎动物进化历程的自然类博物馆,通过独特且极具魅力的生物塑化标本,重现了生命在亿万年间漫长而神奇的进化之路。该馆共收藏展品2000余件,其中数十件展品已荣获世界纪录。
隋鸿锦回忆道:“为了把展品制作得富有知识性、直观性和趣味性,我们在制作标本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在制作熊塑化标本时,有意展示了熊背后的厚厚脂肪,参观者在惊叹之余,会得到两个答案:一是熊为什么不怕冷;二是熊冬眠时营养从哪里来。所以,在设计制作塑化标本展品时,我们更加注重这种‘掉下巴’效应。正是这些独特而有趣味的展品,激发了青少年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医学的兴趣。”
以丛书为纽带
创造“书—馆—网”科普新模式
“是生命奥秘博物馆的展品为我们这套丛书提供了丰富素材,也激发了我们创作的欲望和灵感。可以说,没有这些展品,也就没有这部丛书。”隋鸿锦说。
科学普及是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正是秉承这一目标,隋鸿锦从2008年开始先后编写了《达尔文的证据》《深海鱼影》《人体的奥秘》,用整整5年时间精心创作了这套《生命奥秘丛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读者传达了丰富且又独特的动物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并跻身2018中华优秀图书榜。
隋鸿锦更以《生命奥秘丛书》为纽带,创立了“书—馆—网”立体化科普新模式。
“书”,即《生命奥秘丛书》,让读者看到了不一样的生命科学,实现了国内外解剖学科普类创作的一次巨大突破,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馆”,即借《生命奥秘丛书》对生命奥秘博物馆的科普内容进行创新和拓展。该馆先后举办了科普奇妙夜、研学游、公益性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仅去年2月至10月就组织科普活动30余场,参与活动人数达到2300人次;积极走进社区和国内多所学校开展科普教学,普及群众达2万余人。同时还在国内外巡回展出博物馆展品,从2004年到目前,共巡回展览48个国家、140多个城市,观众累计超过5000万人次,不仅在“一带一路”进行了文化和科技传播,而且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文化软实力。
“网”,即建立生命奥秘博物馆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科学讲堂微信群,积极开展线上的科学传播。目前,该馆公众号粉丝近5万人、微博5万多人、微信群近万人。组织专家团队编写图文类科普文章近千篇,其中生命奥秘系列科普课近300篇,通过科普微信群每周推送。
隋鸿锦介绍,随着“书—馆—网”立体化科普新模式的建立,已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的科学传播新方式,使博物馆年吸引观众达35万人次。生命奥秘博物馆先后获得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在美国纽约,生命奥秘展被统计为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被纽约时报评选为“纽约最值得参观的十大文化项目之一”。
不忘儿时初心 致力于科普传播与发展
隋鸿锦多年来致力于科普教育事业,把多年的生物塑化科研成果转化为大连特有的科普资源,他始终坚信科普对国家未来意义重大。而隋鸿锦之所以如此投入,是因为他儿时便与科普结下不解之缘。
“1978年,伴随着科学春天的到来,出版了大量的科普杂志。当时我正上初中,家里虽不富裕,但父母给我买了大量的科普读物,我如一块海绵被‘扔’进知识的海洋,激发了我对科学和科普的兴趣,并影响了我的一生,自觉担起以科学普及大众为终极目标的社会重任。”隋鸿锦说。他还在繁忙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之余,抽出时间走进博物馆、社会和学校举办科普讲座,带领和鼓励团队的年轻学者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
坚持不懈是事业成功之本。隋鸿锦告诉记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获奖项目大多是经过5年乃至20年积淀。《生命奥秘丛书》可谓是十年磨一剑,从酝酿到获奖恰恰也用了10年时间,如果从引进塑化技术开始计算,已有20多年时间。没有多年坚韧不拔的积累和努力,就没有今天的收获。所以,丛书一经出版立即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并多次重印。”
谈起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时的情景,隋鸿锦依然感到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为最高奖获得者等颁奖,让我感到国家对科技创新和科普工作非常重视,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深受鼓舞,也更加增添了干劲。”“获奖后我先后收到了1000多条表示祝贺的微信,能为家乡作出贡献我感到自豪,也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再扬科普风帆
助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隋鸿锦表示,总书记把科学普及提高到与科技创新同等的位置,表明了国家对科学普及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我们今后的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风好正是扬帆时。隋鸿锦说,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科技工作者要敢于担当,勇于超越,勇敢肩负起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重任。
新年伊始,隋鸿锦又运筹帷幄进行新的布局:“我们将借获奖的东风,通过‘书—馆—网’立体化科普模式,不断拓宽科学普及的维度和深度,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让科普教育走进千家万户,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把科普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一是继续依托塑化技术的创新和生命奥秘博物馆独特的展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并将科普教育系统化、标准化,从课程内容设置,到教师培养和传播方式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让科普全面走进社区、学校和家庭,实现科普在空间上的扩展;二是加强网络新媒体建设,强化生命奥秘博物馆公众平台、微博、微信群等新媒体的建设,并借助新媒体举办生命奥秘科学讲堂,实现24小时“全天候”科普教育,实现科普在时间上的突破;三是进一步挖掘生命奥秘博物馆的资源,创作和开发更多的科普作品和产品,进一步丰富科普的内涵。
隋鸿锦还呼吁,我市应强化科普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科学素质,为我市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隋鸿锦认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就是提高综合国力。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科普类奖共有3项,除大连获奖外,另两个科普奖项都是上海市获得。上海能一次拿到两项科普奖,与上海市政府多年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密不可分。上海成立了科普基金会,同时还对科普项目进行资助,对每年评选出的科普作品进行奖励。
隋鸿锦建议,我市要像对科技创新一样,加大对科普方面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普工作,创作更多更好的科普作品。加大科普场馆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图书馆、自然博物馆和科技馆及区市县科技中心等我市现有的科普资源,不断强化科普功能。要培养科技后备人才,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获奖情况来看,80后获奖者占26%,在《生命奥秘丛书》创作团队中,80后达6人,占团队的2/3,年轻人逐渐成为科学创新、科学普及的主力。因此,我市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素质青年人才来连,并加大对本地青年人才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对初中生的培养,因为10年后,他们很快就会成为创业的主力军,他们科学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大连的未来。